天水南山景区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宣传现场
天水古城古树名木点进行法治宣传
古树名木后备群宣传
爱护古树从孩子抓起
麦积山石窟法治宣传
时值秋分,天水南山景区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春秋古柏与将军槐的苍劲枝干在晨光中舒展,该院干警已聚集树下,开展一场特殊的“法治巡护”,他们将普法课堂从法庭搬进了古树名木与千年石窟之间。
古树年轮里的法治课
“这株古树的司法保护标识牌,就像它的法律身份证。”法官向游客们讲解。他轻抚古树树干,讲述着通过公益诉讼挽救守护这片古树群的故事。游客们仰头观看树冠上新发的嫩芽,若有所思。
在天水古城普法现场,法官向游客讲解古树名木保护红线;在弘文园古树名木后备群,干警们为幼树建立“法治成长档案”。“法律不仅要保护现存的春秋古柏一样的古树,更要为未来百年的绿色遗产撑起保护伞。”
石窟前的法治对话
次日清晨,普法队伍转场麦积山石窟。在“东方微笑”佛像前,以案释法讲解一起因施工震动引发石窟损伤的典型案例。“这些斑驳痕迹,很多都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干警们创新“沉浸式”普法,将复杂法条转化为案例故事,在现场开展互动解读。当讲到公益诉讼如何为历史文物修复筹集资金时,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感叹:“在千年石窟前听法治课,比在教室更震撼人心。”
移动课堂的“智慧引擎”
“扫描二维码,可以看到佛像的‘健康档案’及相关法律知识”,法官向游客演示智慧普法系统。该院将科技深度融入普法,让游客“穿越”庭审现场,智慧系统实时监测文物数据并推送法律风险提示。
从课堂到屏障的升华
该院干警在普法之路上并肩同行,利用“微课堂”丈量出一条从古树到石窟的法治守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