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林区法院工作树典型、立品牌、创特色、推亮点,在“林”字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在扩大案源上找出路,在提高审判质量上出成绩,在便民服务上创路子,在构建林区和谐社会上做先锋。加快林区法院司法品牌创建活动,各院都创立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以特色亮点带动整体工作,努力形成了各类审判有“亮点”、各项司法服务有“特色”,各院有“品牌”的工作新格局。
一、确立林区法院工作方针、工作思路、奋斗目标
2012年是林区法院谋划工作思路、确定发展方针、树立奋斗目标,为林区法院全面发展打基础的一年。为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林区法院全面发展,林区中院新一届班子组建后,为理清和深化林区法院转制后的各项工作,开创林区法院工作新局面,实现在新起点上的跨越发展,中院党组经过充分深入调研、反复讨论研判后,确立了林区法院“深化改革、夯实基础、狠抓办案、强化素质、突出特色、跨越发展”24字工作方针,按照“起好步、迈稳步、跨大步”工作思路,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有变化、三年迈入全省法院中游行列”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了林区法院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二、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拓展案源
2012年,林区两级法院积极拓展案源,实现了案件数量的全面上升,圆满完成了年初中院党组确定的案件数量整体上升25%的目标。针对近年来林区法院案件数量连续下滑的趋势,两级法院领导高度重视,努力在拓展案源上下功夫、出实招、见成效,一方面召开林区法院“三长”联席会议,深入分析研究解决案件来源问题,提出将太子山、白水江自然保护局等刑事案件纳入林区法院管辖,扩大管辖范围。另一方面能动司法,通过法制宣传,送法到基层,通过办理具体的成功个案,赢得群众对法院的信任,对办案法官的信任,树立群众的法治意识,拓展民商事案源。积极与地方法院协调,明确案件的管辖范围,防止林区法院案件的流失,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理案件数上升25.35%。所有受理案件均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全年无一上诉、抗诉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100%。
三、司法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完成了林区中院的更名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林区法院发展,有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以林业生态为主体的大区域的甘肃省林区中级法院,进一步拓宽林区法院的管辖范围,充分体现林区专门审判机关的特征,确保林区审判事业长远发展,保障林业在甘肃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首要地位,经林区中院党组研究将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分院更名为“甘肃省林区中级法院”,九月底已经得到最高法院批准。以林区中级法院更名为契机,建立覆盖全省林区的大管辖区域,为林区法院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更名后,关于建立甘肃省林区中级法院大管辖区域的提案已上报省法院。
积极推进“大审判、大监督、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改革发展步伐,进行干部人事管理、优化职权配置、后勤保障服务大改革,整合队伍人力资源,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成本低、人员精、效率高、效果优的目标。结合林区法院“两少一多”实际,即案件绝对数量少、办案人员少、内设机构相对较多,进行人力资源科学整合,构建“大审判、大监督、大综合”工作机制,科学配置林区法院内部人力资源,构建以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和执行为一体的“大审判”工作格局;构建以立案、审判监督、审判管理和纪检监察为一体的“大监督”工作格局;构建以行政综合、队伍建设、警务保障为一体的“大综合”工作格局。此项工作在舟曲林区基层法院试点,已取得了一定效果,待有成熟经验后将推广到林区两级法院。
四、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确定2012年为林区法院“素质提升年”。为全面落实“审判管理年”活动,提高林区法院的整体水平,针对林区法院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林区中院党组确定2012年为林区法院“素质提升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立足岗位、服务实践、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注重提高理论素质和工作技能为重点,从立案、审判、执行、警务、行政等方面,开展岗位分类、人员分类专项集训,全面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确保活动落实到位,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和教育培训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两级法院采用集中面训、以会代训、专题研讨、庭审观摩、法官讲评、案例研讨、经验交流、以案析理,以及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了各项素质培训、庭审观摩、调解技能、法律文书评比、书记员技能、执行技能、法警技能、行政综合技能等活动,全面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法律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为推动林区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开展了“全员岗位大培训”活动。2012年两级法院举办立案审监、信息宣传文秘、审判执行业务、书记员、档案管理及司法统计、法警技能、人民陪审员、计算机等各类业务综合培训班19期,受训人员达380余人次,人均受训3.8人次。二是参加最高法院、省法院等各类培训60余人次。三是加强了林区法院之间、林区法院与地方法院之间的学习交流,中院组织两级法院中层以上干部到天水等地法院参观学习11批次,开拓了干警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院文化创建活动。以“素质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开展文化兴院、文化育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针对林区法院实际,两级法院开展了办一刊物,建一中心,开一讲堂,设一个室,布一面墙(廊),着统一装的“六个一”活动。即办“林海法苑”内部刊物,建法官活动中心,开设“林海讲堂”,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党员活动室、荣誉室)。通过主办刊物给大家提供一个写作、交流、调研的平台,通过搞讲座讲堂等形式,充分发挥党组成员、中层干部作用,加强沟通交流学习。法官和全体干警统一着装,规范行为,弘扬正气,提振精神,突出着装制度文化建设。两级法院都建立了文化廉政墙(廊)。通过法官活动中心,组建若干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有益于干警身心的活动。两级法院创新文化载体,加强法院机关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机关办公楼各层设立了文化墙,突出了法院窗口文化、审判文化、综合文化和廉政文化,设置板块140余幅500多平方米,各院都建立了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荣誉展室等,营造了载体丰富、内容充实、特色鲜明的法院文化氛围。通过“六个一”开展,推动了林区法院各项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开展了“一院一优”“一院一品”活动。在年初召开的林区法院院长会议上,提出了林区法院开展“一院一优”、“一院一品”活动,各院都创立了自己特色,树立自己品牌。按照“一院一优、一院一品”要求,加快林区法院司法品牌创建活动,以特色亮点带动整体工作。卓尼林区法院在机关管理和档案规范化工作上的做法;迭部林区法院在廉政档案建设和拓展案源上的做法;舟曲林区法院发扬灾后重建精神,不断创新,实行“大审判、大监督、大综合”格局的做法;文县林区法院文化建设突出主题,弘扬主旋律的做法;中院在林区两级院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了林区法院“尚法、惟民、笃行、进取”八字院训之作,能动司法,深入推进和谐林区,为白龙江林区天然林保护二期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做法,涉林涉毒案件量刑规范工作等经验和做法,均彰显了林区法院工作特色。
创造性开展了“党小组建在庭上” 活动。林区法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按照 “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总体工作思路,根据林区两级法院党员人数和工作实际,分院党组创造性开展 “党小组建在庭上”的活动,积极开展党建活动,确保林区法院党建工作的全覆盖。截止目前,两级法院共计成立了15个党小组,实现了“小组建在庭上”的目标。
五、综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审判综合管理得到加强。进一步落实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公开制度,落实为民、便民措施,建立了立案信访定期通报制度,确保了涉诉信访的零记录;进一步加强了审判监督工作,认真开展了案件评查工作,制定下发了《统一林区法院裁判文书格式的若干意见》,提高了文书质量;进一步提升审判管理工作,健全机构,扩大管辖范围,积极拓展案源。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评价机制,加大对审判管理和审判监督工作,细化、量化考核工作,突出了考评工作的标准化。调研信息工作为领导、上级提供决策服务的意识明显提高。全年共上报简报、信息150余期,稿件质量明显提高,数量排全省前茅。
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有了新发展。开展了“三优一满意”、“服务质量年”活动,完善修订各类规章制度40余项,装订成册,人手一本,规范了管理制度,加强了机关安全保卫和枪支管理,综合部门服务人员的能动性、服务意识有了增强,通过人员整合、职能分工、明确责任,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质效有了进一步提高。两级法院均建立了图书资料室(荣誉展室),更新补充图书资料,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配置电脑、阅读器、U阅以及审判法律应用系统,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征订各类报纸、杂志80余份,图书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极大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中院利用编纂陇南分院志的大好机遇,编写分院发展史、大事记并装订成册,搜集分院建院以来集体、个人的各种荣誉表彰,各级领导调研指导文字图片,整理成集,并制作成图表建立荣誉墙,完成法院志编纂。
林区法院对口帮扶工作有了新突破。2012年7月,在省法院党组的亲切关怀和分院党组的积极努力下,舟曲、迭部、卓尼林区基层法院列为支持和促进民族地区法院发展工作对象,纳入对口帮扶范围。目前,援助法院实地考察、协调指导、加强交流,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了帮扶工作,现已援助5万元的电子图书室建设费、价值5万元的办公电脑10台、法院志等书籍,培训指导法官2人,并制定了援助计划,援助帮扶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