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不再孤独

网站首页 » 法院文化

我心不再孤独


来源:甘肃省卓尼林区基层法院 责任编辑:罗文军
发布时间:2010/11/29 10:18:37 阅读次数:2636

 

 
19966月来洮河林区工作已有十五年之多,回顾这些年来的生活。在这甘南高原,我没有一个同学,妻也远在几百里之外的定西市工作,相见常日稀。刚来时,举目无亲,每逢过节什么的,同事们不来上班,特别每逢春节前因林区干旱少雪,护林防火形势异常紧张,所有人都不准请假回去过春节时,听着劈劈啪啪的鞭炮声,看着同事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过节气氛日渐浓烈,这时总有一种欲哭无泪的孤独涌上心头。
当现实无法改变又不得不这样生活下去的时候,就会想法让自己在这种环境中开心地生活下去。偶然有一天,我便发现了排泄孤独的秘诀——业余写作,从此我心不再孤独。其实,我清楚得知道像我这样的水平也写出名篇佳作,只是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心情经历写成文字,一来作为记载流逝岁月的手段,以便对流失岁月有个回忆的源泉;二来让单调的独居生活充实,远离喧嚣浮躁的尘世。每逢过节,同事们不来上班时,我一个人静静地端坐书桌前或办公室,提起笨拙的笔,让纷乱的思绪插上腾飞的翅膀,漫天飞舞,任意驰骋,把自己的思想变成文字,一遍遍读,一遍遍改,其乐融融,津津有味。这习惯,为我疲惫的身躯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虽然写得多发表的少,往往失望大于希望,但我还是乐此不彼,因为我写作的目的更纯洁的说,应该是充实自己的现实生活,使我心不再孤独。
不过,每当自己的文字变铅字在报刊杂志上出现时内心也很欣慰,欣喜若狂也是有过的,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当接到文朋好友祝贺的电话时,那种感觉更与何人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我持之以恒地笔耕,写的文章变成铅字的数量在缓慢增多,写作的情绪便与日俱浓。目前在给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和论文10余篇。如《父亲的树木情怀》、《回乡母亲》、《美丽的林中牧场姑娘》、《奇山秀水阿角沟》、《重逢》转载率较高,尤其《松中美女——波迫氏落叶松》转载高达八次之多。
近两年来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少,也未能满足以前发表过文章的报刊杂志的约稿,是因为我在全力进行法律本科自学考试,为司法考试储备能量,不是因为我丢掉了习惯,而是我想当一名称职的法官。
由于我自20038月,由洮河林业局设计单位调进了卓尼林区基层法院时正赶上林区转产开发建设森林公园,组织部门考虑到我林业设计业务熟,没有让我去上班,20068月才正式去法院上班。进了法院才知道,当一名法官还必须进行司法考试,可我在大学读的大专是文秘专业,不能参加司法考试,后来的本科也是是党校的法律专业,也不能参加司法考试。原以为实现的夙愿顿时灰飞烟灭。更不巧的是从20068月到20088月的整整三年时间里,全洮河林业局为建设大峪森林公园进行攻坚会战,卓尼林区基层法院作为洮河林业局的下属单位,积极参战是别无选择的必然。
2009年元月份,我果断的报名开始了法律本科自学考试的征程。可喜的是一年下来报了10门,全部通过。转眼又到20104月,开考在即,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因为我自2008年被院里报为省高院《法刊》的通讯员以来,再次被院里报为省高院《法刊》的通讯员。我清楚地知道,为了自考,我没有给《法刊》尽到通讯员的责任,但我会尽力改变过去。
就这样,孤独已远离我而去,日子总是在忙碌中度过,自己也越来越吹毛求疵了,时常为一篇文章消磨上好长时间,总觉得不满意。紧张的自考更让我无法产生孤独,只觉得岁月匆匆,转眼又到考试的时间。
 
 
 
 
 
地址:甘肃省卓尼林区基层法院
邮编:747600
手机:13893931348
E—mail: zlflwj@126.com
 

甘肃法院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西路1950号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