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院给我村党支部捐赠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为我们抓好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我村党建工作大变样。”临夏县尹集镇新发村党支部书记石天学说,在省高院开展的“党建+脱贫攻坚”活动中,新发村党支部阵地建设显著加强,已成为引领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主要阵地。
党建扶贫是省高院帮扶临夏县刁祁镇、尹集镇8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以来,省高院机关各党支部分别与帮扶村党支部结下对子,深入开展“党建+脱贫攻坚”活动。这对于靠实帮扶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党员群众脱贫攻坚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夯实党的基层战斗堡垒,省高院党组安排20万元党建扶贫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帮扶村党支部阵地建设,改善支部办公条件,把支部所在地建成思想教育的阵地、宣传政策的课堂、便民服务的平台,让每一名党员都能自觉发挥各自应有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省高院在各村开展的“党建+脱贫攻坚”活动中,紧密结合“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积极推行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高村支部全体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激发他们以“脱一层皮、流一身汗、滚一身泥”的务实作风和奉献精神,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政治绝对可靠、处事公道正派、尊法守法遵纪、脱贫致富能力突出、贯彻执行能力强、党员群众公认”,这是新发村支部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据省高院派驻新发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文昌介绍,他们在“党建+脱贫攻坚”活动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成干部,形成“能人带富、能人治村”的良好氛围。
裴正录是新发村村主任,也是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这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经过认真考察学习后,率先种植了200亩啤特果苗,而后带动10户贫困户种上了啤特果。
裴正录手把手地教贫困户学会啤特果种植技术,研究解决啤特果挂果后的储存、加工、销售等问题。何顺才是村里的贫困户,父母去世后至今单身一人,自己一直靠种植小麦为生,农闲时间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脱贫致富能力显著不足。为此,裴正录不厌其烦的找何顺才做思想工作,恳切地希望他通过种植啤特果拓宽增收门路,并帮助他学习啤特果种植技术。
今年春天,何顺才在自己的4亩小麦地里套种了200多株皮特果苗。看着长势喜人的皮特果苗,想着两三年后结出的果实,何顺才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在省高院的帮扶下,各村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基层党建的主战场,认真落实 “村民知情大会”等制度,大力培养锻炼优秀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统筹改善道路、危房、饮水、教育、环境等基础条件,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
目前,省高院正在通过党建扶贫引导帮扶村党支部开展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力啃脱贫攻坚硬骨头,决胜脱贫攻坚主战场。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实践证明,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有力的支部,才能聚人心、顺民意,把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起来,迸发出推动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天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