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观绿化、花木培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花木树种的价格逐年攀升,景观柏树更是属于稀缺商品。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景观柏树的经济价值,在子午岭林区大肆盗挖柏树用于培育嫁接景观树,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2021年1月26日,子午岭林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黄某某等13人盗挖柏树根刑事案件,犯罪团伙在林区深处踩点成型柏树,截断树头,留取部分主干,盗挖活体柏树根后高价销往山东等省,经专业培植嫁接为景观树,再行销售。柏树生长缓慢,一般生长20-30年方可成材,锯干挖根的毁灭式挖掘后,为方便运输,凡盗挖必修路,附近地表原有植被遭到不同程度毁坏,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审理中,被告人均表示知罪悔罪、认罪认罚,部分被告人在开庭审理前已积极补植复绿。
2020年底至2021年初,子午岭林区法院共受理同类型盗挖案件3件,该类案件具有涉案人数多,涉案金额高,组织严密,再犯、累犯多,作案区域相对集中,人员流动性强,犯罪隐秘,产业链条明显等特点。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查获盗窃柏树根20个,案件呈多发、高发趋势。
经审理查明,案件多发、高发原因:一是贫困滋生犯罪。被告人家庭多有老、弱、病、残,还有部分精准扶贫户、低保户,被告人文化程度低,自控力弱,个人意志稍有不坚,很容易陷足犯罪泥潭。二是法制观念淡漠,环保意识不强。民众对盗伐盗挖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深,同为盗窃,大众对盗挖盗伐林木犯罪的负面评价明显要轻于其他类型的盗窃犯,被告人犯罪时心理负担相对较轻。三是高额利润诱惑。盗挖人员劳动报酬为每次300-500元,扣除人工费用和运输费,单个活体树根销售净利润在10000元以上,经培育嫁接最终市场售价为20-30万元。
面对盗挖案件多发、高发的严峻态势,子午岭林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严格适用法律,加大惩治力度,慎用缓刑,对累犯、缓刑期间再犯新罪者从重处罚。通过上述案件的审理,有效地打击了辖区此类犯罪,有力地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和森林生态资源安全。下一步,子午岭林区法院将积极研究恢复性执法在涉林犯罪中的广泛应用,将补植复绿和以役代偿全面引入赔偿机制,在实现生态修复目的同时,对犯罪分子及社会大众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降低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率,时刻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