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祁连山林区法院通过“申请人线索提供+执行团队快速响应”机制,成功执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将货款全额执行到位,彰显了司法执行的力度与温度。
案情回顾:调解协议遭遇执行僵局
原告某商贸公司与被告李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确定由李某向该商贸公司支付货款。调解协议生效后,李某未按期履行义务,该商贸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筛查其财产线索未果,实地调查发现其长期外出下落不明,只能通过电话多次与被执行人沟通,被执行人虽承诺按期履行,但到履行约定日后,并未按约履行,且态度蛮横,执行法官数次沟通均未达到理想效果,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破局关键:双向联动构建执行天网
为打破僵局,执行法官启动“24小时响应”机制,明确告知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踪迹立即联系法院”。某日清晨7时许,在接到申请人提供线索后,执行法官协同法警闻警即动、快速出击,在被执行人负责经营的某培训班将其控制。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谎报身份,企图混淆视听、规避执行,但在申请人指认下,被执行人不得已承认自己真实身份。鉴于此,执行法官决定将其带回法院作进一步核实。
灵活措施:柔性执法促成主动履行
在将被执行人带回法院的路途中,执行法官耐心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讲明利害关系,引导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被执行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履行全部案款。至此,该案得以成功执结完毕,既保障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该案的成功执结,得益于申请人积极提供有效线索和执行法官快速响应形成的联动机制。下一步,祁连山林区法院将持续强化执行措施,不断提高查人找物的效率和效果,严厉打击规避执行的拒执行为,优化执行款物发放流程,确保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